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《美麗境界》(A Beautiful Mind)這部電影(或書),主角John Nash(羅素克洛飾)在1994年(66歲)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,成為第一位以Game Theory獲獎的人,片中一幕提到Nash跟朋友在酒吧裡閒聊,看到一位身材火辣的金髮美女,於是他們慫恿Nash去追她(其實這是有原因的,看過片子的就知道囉~),他說了下面這番話:
「人人都想追求大美女,但結果只有一人能夠一親芳澤;其他人追不到後,便退出去追次等美女,次等美女會生氣轉頭拂袖而去,結果是兩頭空;如果參加這場競賽的人都能退而求其次,先去追次等美女,則人人都有機會交到女朋友。」
我相信大家看了應該很明白,這個追求美女的例子成功的說明了Game Theory為何會達到雙贏的結果。
商場不同於戰場,戰場中大家拼的你死我活,是一種零合遊戲(Zero-sum Game),但商場往往可以追求雙贏(Win-win Game),就再拿一個例子來說明,著有《賽局高手》一書的台大國際企業學系巫和懋教授提到:
「有一條街賣牛肉麵有名,但這條街的小吃不只是牛肉麵而已,當地賣的菜肉餛飩也很有特色。餛飩店和牛肉麵店開在一起當鄰居,商家不懂什麼叫賽局理論,只知道這樣會賺錢。在賽局理論中,與對手合作的利益可能要大於相互對抗的利益。在街上,賣牛肉麵和賣菜肉餛飩雖然都是賣吃的,但因為所銷售的品項不相衝突,人潮反而會因此聚集到這條街上,產生了最大的合作利益,結果賣牛肉麵的賺錢,賣菜肉餛飩的也賺錢。」
賽局理論就是生活經驗的累積,生活中每一個小細節:逛地攤殺價,要從多少錢喊價;開車加油,要加哪一家的油最划算?你可以說管他什麼賽局理論,不過不能不承認,你天天接觸、思考的,都和賽局理論有關。
在現在的商場中,常常可以見到有一個商機開始賺錢後,其他人就跟進,等到供給大於需求,彼此再以降價進行流血競爭,最後必然沒有真正的贏家。遇到這種情況,如果能思考如何改變市場環境與競爭規則,使所有有實力的競爭者,都能獲得合理的市場佔有率與利潤空間,這就是一種雙贏的策略。
我覺得,競合理論(Co-opetition,為賽局中追求雙贏的策略)比藍海策略實際多了,因為畢竟要創造一片藍海並不容易,這樣更能在市場中存活下來,就連微軟都跟Yahoo!合作結合兩家的即時通訊軟體以對抗Google跟Skype的競爭,當然也有失敗的例子,燦坤進軍大陸就是一個,那到底是要選擇藍海策略還是賽局理論呢?在《賽局高手》讀者書評中,一名讀者提到:
「藍海策略打破制式業態規格,講求取捨以利發現新市場,獨占新的利基;賽局理論則是打破舊有固定市場結構,參與者扮演多元的腳色,創造新的市場。」
拉哩拉雜的說了一推XD”,剛好報告有找到這方面的資料,就跟大家分享囉~或許,我舉研究所推甄的例子大家更能體會,你我心知肚明就好啦XD”
題外話,不知道為什麼,兩年後我再重新思考這個理論的時候突然想到了《縱囚論》裡的一段:「太宗之為此,所以求此名也。然安知夫縱之去也,不意其必來以冀免,所以縱之乎?又安知夫疲縱而去也,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,所以復來乎?夫意其必來而縱之,是上賊下之情也;意其必免而復來,是下賊上之心也。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,烏有所謂施恩德,與夫知信義者哉?...」這也可以算是雙贏吧XD?都達到了各自的目的,呵呵~
參考、延伸:
賽局淺說,姚景星、劉睦雄。
競合策略中的雙贏策略,劉長勇。
Yahoo!與微軟結盟,即時通訊互通出擊,CPRO資傳網。
轉投藍海,小心陷入苦海,聯合報。
2007-11-20
Game Theory
Loading ...
訂閱:
張貼留言
(
Atom
)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